福建缪氏委员会

缪靖1176年钱公溪南旧谱序

2018-11-1 14:31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8097| 评论: 0|原作者: 缪长钻

摘要: 【缪长钻录自康熙五十一年(1712),并参考乾隆三十二年(1767)《城山缪氏族谱》校点并注译】 钱公溪南旧谱序(176缪靖) 谨按 缪氏出自姬姓,自周公伯禽封鲁,二十二代孙不衍,讳显⑵,二十九君( ...

【缪长钻录自康熙五十一年(1712),并参考乾隆三十二年(1767)《城山缪氏族谱》校点并注译】

 

钱公溪南旧谱序 

176  靖)

谨按

缪氏出自姬姓,自周公伯禽封鲁,二十二代孙不衍,,二十九君(原文二十七君,有误),谥缪公,而子孙因以为姓,派居东海兰陵。厥后公室卑弱,宗族衰微。楚并鲁,降为同编户。秦并天下,分据郡县。郡望更移,氏族混淆,源分流别,证认难明。

幸祖从龙公、龟从公撰其谱牒,叙其郡望,谓始祖长沙内史公,居于东鲁沂州之兰陵。延及于晋,愍帝失驭,中原鼎沸,仆射公知机而避,于大兴元年(318)渡南,家于洪之丰城。隋大业(605-618)末,录事公避乱于会稽。五世孙讳,生子二。长承霸襄阳令,生三子:长曰、次曰延旭、三曰延庆,俱居于会稽;次承保东阳令(原文为婺州县尉,参照西浦等地宗谱记载改动),生一子曰延亮,位十二公,为司户参军,生三子:曰、曰、曰。铜公于唐会昌丙寅(原文为“因五季之乱”,有误)从外家官居于闽,后因裘甫之乱(859-860),遂徙居于温州府平阳县,今慕贤缪家埕是其地也。录公、钱公因刘汉宏之寇祸(882-886),同父司户公遂迁居于闽北长溪青皎泥塆。录公后迁于寿宁新峰西溪而居,钱公亦寻迁于穆洋溪南而居焉。

今日溪南各房孙子实自钱公,而流裔创业垂统,历世弥昌,可谓能择地之美矣!为后人者亦知永世克孝、继志述事,以扩令绪,以衍其传乎。先是之时,惟吾缪氏繁兴,士仕于朝,农耕于野,贤良英俊,代不乏无,山地田园,世能进增,遍洋田土,皆统于吾家,时人称之皆曰缪家洋,后人谓钦德里曰穆洋,其名自此始也。继有苏、罗、康、卓,虽颇富盛,然仕宦缙绅之类则未甚盛,安能媲美于吾氏耶?其余林、郑、陈、黄、刘、连、朱、王,并诸杂姓,续后而来,各自偎居,未闻富贵之如何也。吾缪氏,家世虽不能远迈郡邑,而实无愧于乡邻。虽公择地之美,实公积德而致也。凡厥孙子,得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乎!

钱公生十七公曰,天性纯笃,为母芦墓),诚感于天,天降甘露,朝廷闻之,敕赐为银青光禄大夫,以彰其孝。初无子以为忧,一夜梦见水南生笋二竿,高入云霄,后果生二子。长讳成守,次讳成支。二房子孙,今最蕃盛。

,淳熙乙未(1175)岁冒承圣恩,授楚州淮阴县尉,淮阴居民有姓缪者,皆云自沂州兰陵而分。迨及会稽三衢广信,姓缪者多,问之,皆不知所由来。夫以五代之前,胄绪遥远,既难推源。谨以其流传者,叙为支图,以示孙子,使视之,而易晓焉。

 

 

淳熙十五年(1188)岁舍丙申十一月 

八代孙 

 

 

【注】

钱公溪南旧谱序:原文《旧序》,为便于阅读,笔者改之。

 显:鲁穆公(公元前415-383年),姓姬名显,缪姓始祖。战国初鲁国国君,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。他为鲁元公儿子,在位33年。

楚并鲁:公元前262年,楚考烈王任黄歇为令尹,封春申君,赐淮北地十二县,黄歇的封地与鲁境接壤。这年,秦攻楚,黄歇不顾楚国腹地受害,割州陵以亲秦。秦继续东进,派白起等领军攻赵,揭开了长达三年的长平之战。第二年,黄歇乘秦、赵对峙、齐国无力干预之际,发兵攻打鲁国,占领了徐州(今山东微山东北)。黄歇于公元前255(楚考烈王八年),又发兵攻打鲁国,迁封鲁君于莒(今山东莒县),占领了鲁国土地。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说:春申君相楚八年,为楚北伐灭鲁。【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“考烈王八年,取鲁,鲁君封于莒。十四年,楚灭鲁,()顷公迁卞,为家人,绝祀。”】

编户:指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。

秦并天下: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,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。到公元前246年,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,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,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——秦国,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。六国日渐没落、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。秦依次对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发起了战争,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逐渐取得天下,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。

证认:证:证据、凭证。认:识别,辨认。

生:汉武帝时(公元前156-87年),兰陵始祖。

沂州:中国古地名,其范围包括今天的鲁南和苏北一带。

 愍帝: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,年号建兴(313-317)。公元311 年,怀帝被刘汉军虏走后,群臣拥立他为太子。316年八月,司马邺即位于长安,即位时年仅13岁。后匈奴刘曜进攻长安,愍帝投降,于317年被杀,时年18岁。

龛:仕晋授左仆射,大兴元年(318年,从溪南析出清江的《缪氏族谱》有详细记载为927)南渡豫章丰城(今南昌),隆兴镇之南,为丰城始祖。从龛公到珙公世系:龛→珂→起→凭→袆→廷斌→伯鲁→梦麟→隐龙→福赞(翰)→珙。

珙:又名广怀,隋州录事参军,隋大业(605-618)末迁会稽。从珙公到祐公世系:珙→德润→定器→日修→祐。

祐:字汝锡,号介庵,唐监察御史、银青光禄大夫。生二子承霸、承保。

承保:字聚伯,东阳令。承保生延亮。

延亮:字光贞,越州司户参军(主管民户)。生三子铜、录、钱,居长溪青皎砚石崎头。卒后也葬于此。

外家:指外祖父、外祖母家。

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:《孝经》引用了《诗经》中的“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”的诗句,发扬祖宗无念的真德真性,修好个人的道德,原文是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夫孝,始于事亲,忠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《大雅》云:‘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。’”

庐墓:是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,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,守护坟墓。

 三衢广信:三衢指今浙江衢州市衢县。因县境有三衢山,故称。广信江西行省广信府,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。

 淳熙十五年(1188)岁舍丙申十一月:原文在“丙”边后人用铅笔改为“戊”。“丙申”是1188年,而“戊申”则是淳熙三年(1176)。

 靖:《福安县志》载:缪靖,字静之,宋淳熙乙未(1175)年武举正奏,授楚州淮阴尉。《清江缪氏族谱》载:缪靖系缪钱第四子缪诞(清江始迁祖)后裔,祐公十一世孙。其世系祐→承保→延亮→钱→诞→成守→宗→思→垒→卿→→靖。钱公谱尊入闽始祖延亮公为一世,则靖公为第九世八代孙。

 

 

【译】

谨按

缪氏出自姬姓,自周公伯禽迁封到山东曲阜,建立鲁国,二十二代孙不衍,,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,谥缪公,而后其子孙以缪为姓,后裔分居沂州东海郡兰陵县。之后公室卑弱,宗族衰微。公元前255年楚国占领了鲁国大地,户籍被编入普通人家。公元前246-221年秦并六国统一天下,先后占领了郡县。郡望更移,氏族混淆,源分流别,难以分辨。

幸好先代从龙公、龟从公撰其谱牒,叙其郡望,告诉大家始祖长沙内史公,居于东鲁沂州东海郡兰陵县。到了西晋,凶奴进攻长安末代皇帝司马邺于公元317年被杀,中原战乱,社会动荡不安。西晋左仆射(相当于丞相)公知机而避,于大兴元年(318)南渡,迁居于洪州的丰城(今江西丰城市)。隋朝大业末年(618年),隋州录事参军公,避战乱迁到会稽(今绍兴)。五世孙公,生子二。长承霸襄阳令,承霸生三子:长曰、次曰延旭、三曰延庆,都住在会稽;次承保东阳令,生一子曰延亮,位十二公,为越州主管民户的司户参军。延亮生三子:曰、曰、曰。铜公于唐会昌丙寅(846),跟随在闽中(今福建)当官的外祖父后因859-860裘甫为首的浙东农民起义,于是迁居温州府平阳县今慕贤缪家埕。公、公因刘汉宏在两浙的寇祸(882-886),同父迁居于闽北长溪青皎泥塆(今霞浦县盐田)。录公后来迁居犀溪村(宋代全称是长溪县永乐乡平溪里新峰堡犀溪村,今寿宁县犀溪镇),钱公也寻机迁到穆洋溪南而居。

今日溪南各房孙子实自钱公,而流裔一脉相承,历代更加昌盛,可以说是选择了一块宜居福地!做为后代子孙也应知终生尽孝继承先哲的志向,以光大先人的伟大事业,以延长其流传。

在此以前,惟有我缪氏繁兴,士子当官于朝,布衣耕耘于野,贤能英俊的人才,层出不穷,山地田园,时有扩展,遍洋田土,皆统于吾家,当时的人都称之缪家洋,后人称钦德里为穆洋,其名自此始也。

随后有苏、罗、康、卓,虽颇富盛,然而当官的人则不多,怎能与我们相比呢?其余林、郑、陈、黄、刘、连、朱、王等杂姓,相续迁来,各自偎居,没听说有富贵之家。我缪氏,家世虽不能与城里富贵人家相比,而实无愧于乡邻。虽然是公选择了宜居的福地,实则是公积德而致也。所有后来的孙子,都要发扬祖宗无念的真德真性,修好个人的道德呀!

钱公生十七公曰,天性纯朴笃实为母守护坟墓,其孝诚感上天,天降甘露,朝廷闻之,敕赐为银青光禄大夫,以彰其孝。其夫人当初没有怀上孩子,日以为忧,梦见水南二笋高入云端,后来果然生二子。长讳成守,次讳成支。二房子孙,今最兴旺。

于淳熙乙未(1175)年幸承圣恩,授楚州淮阴(今江苏淮安)县尉,淮阴也有缪氏居住,都说从沂州兰陵迁来。到会稽三衢(今浙江衢州市衢县)广信(今江西上饶),姓缪的人较多,但问之姓氏渊源,也不知所以然。自五代之前,帝王或贵族的后代历史悠久,头绪遥远,既难推究源头。谨以其世系流传的人,以支图记载下来,留给孙子,当他们看到时,而知道由来。

 

 

淳熙三年(1176)岁舍丙申十一月 

八代孙  靖序

 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小黑屋|福建缪氏委员会

GMT+8, 2025-5-10 05:38 , Processed in 0.046875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技术支持:缪商科技

© 2014-2019 福建缪氏委员会 版权所有

返回顶部